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碧血長空 捍衛國土 八一四光榮戰役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陳巍杉整理.圖/本刊資料室

 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四日,我國空軍在「八一四空戰」中擊敗日軍,這場光輝勝利的戰役,也是「空軍節」的由來。以當時的中日國力及軍備,這是一場不對等的較量,我們若能深入了解八十一年前,這場光榮戰役背後的篳路藍縷,當更能體會勝利的可貴。
 
政府用心擘畫 空軍漸具規模
 我國空軍歷史可溯源自國父的苦心擘畫,他曾訓示革命黨人:「飛船之習練,為吾黨人才中之不可無,其為用自有不能預計之處。」當時各國發展航空方興未艾,飛船、飛機等航空器廣泛應用在許多層面,國父洞察時事,在各種場合屢屢強調航空技術為近代軍事運用的利器,希望引導有識之士學習航空知識。
 民國九年航空局成立,當時僅有飛機兩隊。民國十八年,國民政府於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設立航空班,後遷杭州筧橋,二十一年擴編為中央航空學校。民國二十五年,航空委員會遷至南京後,擴充空軍為九個大隊,購自美國的新機也陸續運抵,空軍至此粗具規模。之後在八一四空戰立功的第四大隊,也於此年在筧橋成立,大隊長為高志航。李桂丹、毛瀛初、黃光漢擔任中隊長,隊中還有劉志漢、譚文、賴名湯、樂以琴、鄭少愚等航校菁英。
 
戰火硝煙四起 局勢瞬息萬變
 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,蔣委員長發表「廬山談話」,宣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戰的責任。因初期戰場以北方為主,第四大隊奉命進駐河南省周家口,當時高志航亦試飛至河北省保定、山西省太原等地探查情況,再就飛行路線、油料補給和彈藥配送等進行規劃。
 戰局瞬息萬變,政府為長期作戰布局,擬引導日軍改變進攻動線,於是計畫在上海周圍與日軍作戰,封鎖江陰要塞,使仍處於長江內河的日本軍艦無法逃脫。八月十三日,淞滬戰役爆發,空軍於十四日發布作戰命令,指示由第四大隊保衛杭州筧橋。正在南京參與軍事會議的高志航,緊急電令大隊飛往筧橋後,自己迅速動身前往會合。
 
無懼日機壓境 健兒奮勇應戰
 當天日軍鹿屋航空隊共十八架轟炸機由臺北松山機場起飛,以九架飛機為一組,分頭對筧橋、廣德兩地發動攻擊,第四大隊於下午才陸續飛抵筧橋基地,空襲警報大作,高志航及部分隊員立即登機,有些戰機已來不及加油,但因情況緊急仍升空應戰。
 來襲者是九架九六式重轟炸機,初時敵機躲入上空雲層,準備偷襲,其中一架竄出,低飛投彈後,行蹤被我軍發現並朝其開火,敵機中彈未傷及要害,意圖再躲入雲層。就在此時,高志航、譚文忽從兩側竄出,開火擊中後座槍手,再對準機體射擊,猛然一聲巨響,敵機爆炸、墜落地面,我方旗開得勝。
 另一架敵機在二十一中隊李桂丹、柳哲生、王文驊輪番包夾之下,雖然瘋狂還擊,最後仍被擊落。此時高志航也與敵機鏖戰方酣,雖然對方火力強大,但高志航以側飛、翻轉、迴旋等高超技巧閃避,並不斷伺機射擊,最後敵機中彈數十發,倉皇而退,其餘日機亦隨之飛離,空襲筧橋計畫至此完全失敗。
 另一方面,日軍空襲廣德機隊也遭到我空軍以少打多、積極防衛,整隊落荒而逃,返航時已不成隊型;其中一架轟炸機因油箱被擊中,最後燃料用盡而墜毀在基隆港附近。「八一四」一役我方大獲全勝,英勇擊退日軍,讓日軍越洋轟炸的企圖無功而返。
 
紀念光輝勝利 傳承筧橋精神
 民國二十九年,國民政府將三年前空軍在筧橋的光輝勝利訂為紀念日,激勵民心士氣、鼓舞抗戰熱情,因此有了每年的「空軍節」。撫今追昔,當時我國與日本相較,重工業基礎薄弱,空軍成軍短、飛機少、人才缺、實戰乏,看似遠居劣勢,但飛行員心理素質和愛國情操一流,不但敢於應戰,而且打得漂亮,不僅打破日本「三月亡華」妄言,更讓全國民心為之一振。八一四空戰輝煌勝利是空軍的光榮,也形成一種精神與特質,這種機智勇敢、以弱抗強、寧死不屈的特質,就是大家稱道的「筧橋精神」!
(點閱次數:662)